思维三十六计-沟通篇(1)
识别对方潜在意图
引言
我们为什么要识别别人的潜在意图?
首先中国是属于高语境文化的国家,其特点就是含蓄内敛,非言语信息多。
其次由于我们高语境文化的特点,导致在职场中领导、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就会存在大量的潜在意图,需要我们去识别和理解他们背后含义。这也是我们在职场实现良好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沟通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识别对方的潜在意图:结构化沟通和眼动观察法。
结构化沟通
结构化沟通包含三部分:情绪、事实、期待。
情绪
概念介绍
- 情绪路标:总是、老是、每次、永远、经常。在沟通中当出现这些词的时候,表示对方已经开始有情绪了。
-
这些词往往是在表达情绪而非单纯陈述事实
-
面对这个情况,我们不应该去辩论和解释事实真相,首先安抚对方情绪
案例: 当同事变成“暴躁土拨鼠”
场景:同事拍桌怒吼:“每次做PPT都是我一个人,永远没人帮我!”
情绪识别:关键词“每次”“永远”像两根情绪天线竖起来了!
错误回应:“哪有每次?上周二我就帮你调过字体!”(立刻辩论事实 → 土拨鼠进入狂暴模式)
正确操作:
1️、安抚情绪:“天啊,我要是天天被PPT绑架也得疯!下次你加班改配色,我给你点奶茶续命!”(先给情绪充电宝)
2️、埋下事实钩子:“不过你说最近PPT都是你独扛?是哪几个项目呀?”(悄悄掏出小本本准备记事实)
幽默总结:当人类开始用“永远”“每次”造句时,他们需要的不是逻辑,而是一个情绪垃圾桶,和一杯奶茶。
事实
概念介绍
- 识别沟通中哪些是真正的事实和沟通的真正目的
-
参考记者核查事实方法:Who、When、Where、What,通过这几个把沟通内容串联起来,识别出事实与目标
-
排除掉:我想、我觉得、我认为这种表达,因为这些大概率不是事实
案例:女朋友的“我觉得”谜案
场景:女友幽幽道:“我觉得你最近都没关心我…”
记者式破案:
❌ 踩雷:“我觉得我有啊!”(“我觉得”VS“我觉得”→ 辩论赛开始)
✅ 侦探法:
1️⃣ Who:“是哪个坏男友惹你不开心?我帮你谴责他!”(先站队)
2️⃣ When:“是上周我加班没回消息,还是昨天忘了买草莓?”(精准锁定案发时间)
3️⃣ Where:“是在微信聊天时,还是约会现场?”(还原犯罪现场)
4️⃣ What:“具体是哪件事让你感觉被冷落呀?”(拿出证据清单)
真相大白:原来她精心换了新发型,而你三天没发现…(此时请火速赞美并下单小蛋糕谢罪)
期待
概念介绍
- 辨别情绪,厘清事实后,推断对方的期待,给出正确反应
-
用反向叙事确认:响应情绪(表示理解即可,不要过多阐述)-->确认事实(以自己角度,用四要素复述)-->明确行动(提出行动方案,与对方确认)
案例:对付甲方的“薛定谔需求”
场景:甲方:“你们方案老是不落地!”(开始量子波动发怒)
反向叙事三连击:
1️⃣ 响应情绪:“完全理解!要是我的钱打水漂,我可能已经抱着电脑跳广场舞抗议了!”(共情到离谱)
2️⃣ 确认事实:“您指的是xx项目7月的推广方案,在抖音渠道没达到曝光量对吗?”(用四要素锁定)
3️⃣ 明确行动:“今晚8点前我们提交A方案优化数据+ B备选方案,您选完我们立刻开火箭执行!”(给Deadline和选项)
魔性结局:甲方突然平静:“倒也不用火箭…明天中午前就行。”(成功把咆哮怪变成讲理人)
眼动观察
概念介绍
眼动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对方眼球运动轨迹来判断对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以下是眼动规律的一些总结,只适合一部分人。只可做参考,不做科学依据。
- 右上:视觉想象
- 右下:内心感受
- 左上:视觉回忆
- 左下:内心对话
案例:闺蜜の偷吃案中案
场景:闺蜜发誓:“我绝对没偷吃你抽屉里的巧克力!”
眼动追踪:
-
她说话时眼球往左上飘(视觉回忆)→ 大脑正在播放《巧克力藏匿地点纪录片》
-
你突击检查她书包,她眼球猛跳右下(内心感受)→ 内心OS:“完了完了要社死了!”
灵魂拷问:“根据你眼球运动轨迹…巧克力在我衣柜第三件外套口袋里对吧?”
科学(伪)胜利:她哭着交出了榛子味巧克力,并请求你开班授课《如何用眼动拆穿谎言》。
小结:结构化沟通就像打游戏
-
情绪关卡:对方放“总是/永远”大招时,赶紧开护盾(共情)别硬刚
-
事实副本:举起记者四要素手电筒,照出“我觉得”妖怪背后的真相
-
期待BOSS战:用“理解→确认→行动”三连击,把对方从喷火龙打成合作NPC
-
眼动外挂:当个欢乐测谎仪,但谨记——科学含量约等于星座指南!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