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有趣之事,何遣有涯之生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一本书读懂进化论(下篇)

前言

上次我介绍了各种进化论的派系:各种理论主义。不知道大家现在都站在哪个阵营了。还有讲了很有意思的动物利他行为,其实是基因搞的小把戏。还举了很多让人毁三观的例子,当然我本人觉得现代人类是个例外。这次我们接下来谈谈自然选择的对象问题和自然选择面临的挑战。

说之前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自然选择的对象是谁?群体吗?个体吗?基因吗?想好自己的答案,然后往下看。

首先群体肯定是最容易被否定的,因为群体这个词本身就很模糊,没有明确的界限,难以定性定量。但是对初学者还是有些疑惑的,比如村民们的和睦相处,群体内斗争一般是象征性的,不会打的你死我活。

接着看个体和基因呢?这两派就打的火热了。首先回到达尔文的经典认识,他是认为自然选择的对象应该是个体。而基因学派则认为个人只是臭皮囊,都是基因利用的对象,是基因盲目制造出来的努力,无论长相,性格,智商等这一些都是基因为了想把自己传给下一代,而设置的一些目的活动。而且还在基因层面证明了大量的自私行为。还有一本通俗易懂的读物《自私的基因》广为流传。

那么个体选择流派如何反驳呢?他们找到了自私的基因理论最致命的缺陷:因为自然无法对基因直接施加影响,打个比喻来说:自然无法看到基因,所有的基因都戴着厚厚的面纱深藏在身体之中,而自然只能接触身体,所以选择的也只能是身体。所以如果自然要决定某一基因的去留,也只能以身体为中介来进行。当然个体选择论也有自己的困难:到底是什么是适者?有标准吗?个体成功标志到底是什么?

自然选择的层次问题仍将继续,我比较赞同古尔德分级选择的概念,也就是说,自然选择不是仅仅发生在个体水平,也不仅仅发生在基因水平,自然选择应该是发生在个人,基因,到物种,甚至在更高的层次进行选择。比如最近在西方比较流行的“盖亚理论”。

看来到最后还是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啊。不看这么纠结的问题了,最后我们来看看自然选择面临的敌人:分子进化论与中性选择理论。

分子生物学发现所有的生物都在使用几乎相同的分子机制构建自己的机体。中心法则表明:生物信息只能从核酸传递给蛋白质,而蛋白质却无法把大量信息传递给核酸。

分子生物学发现蛋白质的变异速度是很高的,但是变异了的蛋白质都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也表明,一些基因就算发生了一些突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自然面对如此之多的突变,却没有做出选择,或者说自然即便做出了选择,也只是淘汰那些极度不符合条件的突变体,而大多数的中性突变体,大自然是无动于衷的。把中性选择学说换一个词说就是自然不选择。

目前为止对中性选择学说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评价:其一认为在分子水平上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确难以解释,否定了自然选择对进化的重要作用,中性突变擦才是。其二:中性选择学说有一定的依据,但它是对达尔文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补充、其三:认为中性突变是否真的为中性还不好说,那些我们看起来是中性的突变,实际是有其确定的生物学效应的,只不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对其加以定量检测罢了。
看来中性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关系问题,很长时间内仍将是各说各有理的状态。

说了半天,大家有没有种上当的感觉,原来自然选择理论后面是这么错综复杂,最后都没一个定论。其实也是,因为大家都一直还在进化嘛~总之类的进化似乎有一个总的趋势,那就是努力摆脱基因的控制,努力超越人的动物本性,努力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普遍人性。是科学使得人类有可能真的做到这一点,而不是宗教的说教。科学可以使人类摆脱饥饿与贫困,摆脱原始的恐惧,摆脱对各种欲望不择手段无节制的追求,可能最终将摆脱自然法则的控制。到那个时候,我们才会说,我们已彻底从动物变成了人。

在人性光辉的指引下,我们也许有一天突然惊觉,自己就是心向往之的神。你也许会问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我不敢肯定,但你可以也来读一读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菡萏如佳人 @杭州 2015/10/1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菡萏如佳人 » 一本书读懂进化论(下篇)

欢迎加入极客江湖

进入江湖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