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程识别
信息系统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支持业务,而业务支持的核心是对业务流程的固化、优化和重构。在需求分析时,识别出相关的业务流程是关键任务之一。
下面是业务流程识别任务指引图:
什么是业务流程
企业或组织满足外部客户服务请求的一系列协作就是业务流程,每个员工的工作都属于某个流程。
业务流程的源头是服务请求,它由多人协作组成,需要一些有效的规则进行控制,如果业务流程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三人种树故事里,当种树的人不在,挖坑和填坑的人仍然按照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那所做的事情也将毫无意义。
业务流程有开始端和结束端,也算是一个端到端流程,它有两个关键点:完整性和边界性。
- 完整性:完整性要求服务请求是否被满足或被拒绝。例如:在超时购物的系统中,客户购买商品和客户刷卡活动应该属于一个业务流程,因为购买商品必定要付款的,单独分开就不够完整。
-
边界性:业务流程不要跨越边界,要区分好职能边界和系统边界。比如:用户投保一份意外险,保单生效时就是流程结束点,而不是出险或保险到期,后面二者已经跨越了职能边界。
业务流程识别关键
业务识别的过程通常采用:先外后内、先业务后管理的顺序进行,根据开头的指引图,可以看到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 1 识别外部引发的主、变、支流程,满足外部客户请求通常是产品/服务核心价值所在。
-
2 识别内部引发的主、变、支流程,满足内部员工或在特定时间、状态下发起的请求。
-
3 识别管理流程,有一部分业务流程是为了实现控制、监督、管理意图;管理流程识别角度包含:业务审批控制,人、财、物、资源的管控,进度和异常控制。管理流程识别相对会是一个难点,不过通常管理流程不会太多,可以通过与客户代表交流进行迅速补充。
-
4 判断业务流程优先级,业务流程是系统交付的最小单元,制订优先级有利于做出更合适的迭代计划。一般可以根据使用频率、是否与主营业务相关作为优先级判断的标准,这里推荐使用卡诺(Kano)模型。
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
在标识出相关的业务流程之后,接下来的关键任务是逐个流程进行了解与分析,绘制出流程图,并对关键流程做适度的优化。
下面是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的指引图:
业务流程图指导
根据想要表达的业务特点,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图形工具来表达。
强调角色执行活动的可以用流程图或活动图。强调角色协作交互的可以用序列图又称为顺序图。强调数据交互的可以使用数据流图。还有强调流程状态变化的,可以使用状态图。
这这里主要提下流程图,因为它不是UML标准,很少有书籍专门来介绍流程图的画法。
业务流程天然可以分为三层,所以在绘制流程图的时候一定要先确认好是给谁看的,阅读者决定了层次:
- 企业/组织级流程:最宏观,表现的是企业组织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供决策层阅读
-
部门级流程:表现的是岗位间协作关系,供管理层阅读,业务流程分析应该在这个粒度上进行
-
个人级流程:具体岗位的工作步骤,到业务场景分析的时候再细化
流程图以及序列图、活动图的具体画法可以参考我另外一个系列的教程《如何构建现代巴别塔》。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如何判断流程图是否过细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两个原则来判断:
- 是否与协作无关
-
是否不是独立可汇报的工作单元
光这么说可能比较抽象,看下面一个具体的例子,下图是一个部门级的流程图:
请问你看出上图的问题了吗?提示:上图存在2处错误。
如果你已经认真思考过上图的问题,请对照下面正确的图看看是否都找对了:
- 原图中第一处错误:收费人员中折扣确认,积分抵扣等活动是自己部门内部的事情,既和协作无关也无法独立汇报,所以都可以合并为收费一个活动节点就可以了。
-
原图中第二处错误:综合科医生中疫病诊断也一样,是部门内部的事情,既和协作无关也无法独立汇报,直接保留协作节点填写健康建议就可以了。在个人级别的流程图中,才会再加上疫病诊断这种节点。
PS:流程图看似简单,但是真正能又快又准确的画出流程图的产品经理或工程师,在我10多年的职业生涯所遇到的也是凤毛麟角。
勾勒流程主体
在业务流程分析中想要勾勒出流程主体,最重要的是理清业务流程中的八大要素,它包含5个基本要素,3个管理要素,如下图所示:
5个基本要素:分工,协作,活动,分支,产物关系。规模、风险、专业带来了分工,分工带来了更加细化的工作任务就是活动。活动之间存在协作,协作可以按顺序进行,也可以是并行或异步进行。在协作过程中会传递工作产物,构建出了产物关系,同时协作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存在协作分支,分支也是流程图中一个重要元素。
3个管理要素:异常,审核,规则。流程执行会出现异常,需要制订一些备案,为了尽量减少异常,事先干预的方式就是建立一些流程规则,事中把控的就是建立审核机制。其实还有事后统计,但这个不属于业务流程了,是报表维度需要考虑的事情。
补充事中管控要点
勾勒出流程主体之后,也就理清了业务过程。一般业务流程中主要包含的就是流程主体,也称之为正向流程。接下来需要对流程事中的管理要素进行分析。主要包含3个方面:异常、审批、规则。
- 审核:流程中控制的风险审核项。
-
规则:流程各环节有什么相关规则,包含协作间规则、活动执行规则、数据规则。
-
异常:不按流程进行特殊情况处理,诸如应急流程、绿色通道等,用文字或独立流程图表示。
流程分析监管要点
管理者为了更好监督、控制流程执行会有一些相应的管理需求,这时会产生一些功能性、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大家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特点,就这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
- 进度与效率监控执行
-
执行异常监控
-
其它管控
流程分析要点
这里补充说下流程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
- 正确选择合适的流程图描述方式(上文已说到过)。
-
通过一听二问三读的方法,完整整个流程图的绘制。
一听:听客户代表描述,以最简单的方式画出主脉络,把分支、产物关系、异常、规则、审批都放在一遍
二问:先沿着流程进行发问,看看是否存在分支,然后边问边修正,同时补充产物关系,针对异常、审批、规则等要素进行提问
三读:复述一遍流程,与客户代表或领域专家达成共识
最后推荐一个画流程图关键心法:
- 分工要平级:流程图每个节点的层级应该相同,
-
活动命名动宾结构:所有流程活动节点都是一个工作任务,不能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
-
绘制全流程:先不考虑系统边界,画出业务的线下线上全流程
-
从服务请求者开始:从服务请求者开始保证流程的完整
-
主从活动只留一个:每个活动都可以通过主从角度去描述,比如客户缴费和收费人员收费,应该只保留一个(根据流程图的阅读对象考虑保留哪一个)
流程优化
本来在需求分析中,一般只要进行流程分析就可以了,但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对一些关键流程采取一些优化。毕竟线上线下会存在一些不同,信息化数字化后过程就是对流程优化重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系统/产品更大的价值。
这里推荐使用最典型的ESIA策略来进行流程优化:
- E 清除无效(eliminate):找到流程中不产生效能的、浪费的、低效的环节,然后想办法清除
-
S 简化高频(simple):对频率最高的环节进行优化,流程效率将上升
-
I 整合依赖(integration):将相互依赖的环节整合在一起,提高效率
-
A 自动化繁琐(auto):把人做起来麻烦的事交由计算机来完成,提高效率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同理心转换到客户视角,完成两次流程穿越:以自己为独立用户角度穿越一次,以自己为不同/团体用户角度穿越一次。
小结
本小结主要讲述了详细需求分析中功能分析中的业务流程。针对业务流程如何识别以及如何进行分析与优化。
业务流程识别中我们要注意一个流程必须满足二个特性:完整性和边界性。并遵从先外后内、先业务后管理的顺序进行。
业务流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主体、变体、支撑体三种。先完成主体正向流程的识别,在对异常、审核、规则进行补充。
在业务流程分析中,需要记住业务流程天生就是分层,一般可以分为三层,按照不同的需要绘制不同的层级的流程图。判断一个流程图是否过细,可以按照是否与协作无关以及是否是独立可汇报的工作单元去判断。
另外充分理解业务流程八要素,流程分析就是要理清这八个要素的关系,掌握流程图的关键心法,是画好流程图的关键。最后推荐采用典型的ESIA策略对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系统产品的价值最大化。
附录
当我们完成业务流程的识别,会输出业务流程列表模板,如下图所示:
当我们完成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会输出业务流程描述模板,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