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未富先老的经济社会挑战和机遇
内容整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先生演讲
人口是预测经济最稳定的依据
- 认识人口趋势:人口变化会影响经济,日本有家机构专门拿人口变化作预测
- 人口结构:人口红利就是来自于好的人口结构,
- 增长速度取决于人口红利
前人口红利:目前的低收入国家
前期人口红利: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后期人口红利: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后人口红利:高收入国家
2015年到2019年,只有前期和后期两组增长速度较大,前和后增长很小
人口变化带来的三大新国情
最快的老龄化速度
中国有着最快的老龄化速度
2000-2055年期间都是老龄化快速期
总人口现增长后减少,年平均:0.06%,还有可能是负的,10年之后印度人口可能会超过我们
60岁以上人口始终增长,年平均2.57%
2045年左右超过发达国家,2055年到达最高峰
最大的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的占比始终是在1/4不到点,但是总人口数将从18%降至14%
背后是超大的规模市场潜力
未富先老
每个国家人扣都会走向老龄化,中国属于未富先老
人口金字塔图,金字塔型-橄榄型-倒金字塔型
其它国家还是接近金字塔的,中国已经是接近橄榄型了
中国在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生育率下降快于其它发展中国家
因而老龄化更早,更严重,显著高于同等收入国家
这一国情决定经济发展特定,需要再投资、经商中考量
重要人口转折点与经济影响
生育率
中国生育率下降不是近期的事情,其实在197X年就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1980年又推出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都会进入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是自然规律
总和生育率低与替代水平(2.1)之后,还在数量不能抵消父母数量,总体终将走向人口负增长,我国在1992年降到了2.1之下,一直到现在
中国的生育率低于替代水平在90年代初,至今已近30年
生育率假说
大多数人都声称自己最理想是想有2个孩子,真实情况是大多数人都不会生2个孩子
- 低生育率陷阱假说:根据欧洲经验而来,表明生育率降到1.5以下就难逆转。这个生育率已经多年在1.5以下
- 二孩意愿假说:全世界调查生育意愿,甚至在生育率极低国家,被调查者也声称自己希望两个孩子,中国也如此,但开放后却没有积极性
中国生育率:1.4
发达国家生育率:1.59
中上收入国家生育率:1.87
世界平均生育率:2.42
2014年中国开放单独二孩,2016年开放二孩,结果是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率将至新低,政策效果仅仅维持了1年,然后又进入新低
老龄化供需两侧带来挑战
15-59岁人口,2012年之后一直下降,2015年联合国预测中国总人口预期在2025年左右到达最高峰,然后开始下降(2019年预测版本受中国政策影响过大不够准)
- 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带来供给侧冲击,导致潜在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降低
- 5-10年后总人口负增长,可能带来需求侧的冲击,处理不当会影响实现潜在增长率
这意味着2025年之后,需求总量会下降,供给侧也会随之下降,这是未来面临的挑战
供给侧冲击
- 从生产函数看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人力资本改善放缓;投资回报率下降;生产率增长减速
- 该冲击之后,潜在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保持一致,说明这个时期还没有遭遇需求不足的困惑
如果需求侧冲击出现,那么实际增长率将会低于潜在增长率
需求侧冲击
日本老龄化导致增长缺口
- 人口产生的第二次冲击将发生在需求侧,人口负增长导致严重需求不足,有可能产生负增长缺口,即需求制约实现潜在增长率
日本前车之鉴,我们需要借鉴,打开需求侧
内需受老龄化制约
这是另一条递减曲线
需求三驾马车:消费、资本、净出口
中国老年人收入普遍不高,没有资产收入,国外发达国家不是如此,国外技能型工资基本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另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成熟,还积累了很多资产
目前世界上约有20多个国家(俄罗斯,中东),随着人口负增长,增长减速消费萎缩
始终实行市场经济,同时经历人口负增长的四个国家(葡萄牙,日本,希腊,意大利),也是增长速度最低,需求不足,负债最高的国家
抚养比骤升
总人口逐渐减少,抚养比(劳动人口能够支撑的老年人口)骤升
延迟退休年龄可能会一直有调整
现在交的养老保险都是现收现付,现在年轻人交的养老保险不是给你年纪大的时候用的,而是给现在退休的人用的
那未来有那么多年轻人来支撑我们这一代人吗?
未来的赡养比难支撑现收现付制度
- 假设2020年赡养比是可持续水平,2030年维持这个水平必须把退休年龄提高五岁
- 而到2050年,退休年龄如何提高也难以解决可持续问题
面对未来老龄化的三个出路:1 延迟退休(有条件);2 减少支付养老金(至少要保障生活);3 增加缴费贡献率(经济增长变低,如果调高可能会影响现有生活水平)
老龄化后出现的三个结果,已经在西方国家充分表现出来:
- 1 低通货膨胀率:需求不足,物价涨不起来
- 2 低长期利率:没有好的投资,人们会储蓄,导致过度储蓄
- 3 低经济增长率:没需求,没消费,经济增长自然就低
所以,暴利时代已经消失了,想创业一夜暴富是不可能的了,你必须靠生产力,靠竞争能力、靠创新能力
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的目标按人均GDP算,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个门槛大约是1.2万美元,最高的16万美元)
2035年要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大致像今天葡萄牙的水平(2.3万美元)
按照潜在增长率预测,这个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必须改革创新
必须加大再分配力度,缩小收入差距(0表示完全公正,1表示完全不公正,只有部分人有收入,大多数人没有)
一般认为0.4是一个基准点,发达国家基本在这个以下,发展中国家都在0.4以上
- 扩大消费需求不仅要增加收入,还要改善收入分配,更要通过再分配缩小差距
- 中国式再分配更借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文化程度(延迟就业年限和养老金保障都可增加老年人消费)
人口红利消失下的三大优势拓展
产品贸易到价值链贸易
从产品贸易到价值链贸易,提高要素和产业穿透力
产品贸易是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把优势转化为产品进行贸易,比如中国之前具有劳动密集型优势,可以通过生产服装、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行贸易,欧美国家有技术优势,可以通过电脑、芯片、软件、汽车的比较优势进行贸易
价值链贸易就像苹果手机,不同国家生产苹果手机的不同部分从而形成的贸易,整个世界都在一个价值链当中
中国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产品部类,简单说就是中国产业最齐全
在世界的价值链中,中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类都会有自己的存在,体现出强大的产业穿透力
目前世界上的贸易,有2/3以上都是价值链贸易了
雁阵模型从国内到国际
产业转移先在国内发生,还会有个时间差,因为我们存在大国效应:
- 变化会直接产生全球影响
- 难以出现完全的替代者(孟买、印度等过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中国)
- 内部之间巨大差异,比国与国之间还大
下图是我国产品转移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
国内雁阵模型在过去十年已在形成
从供给侧到需求侧考量
现在投资也越来越考虑需求侧的因素,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巨大,意味着市场也巨大
潜在的消费者群体和销售市场在投资和贸易决策中从来有足够大的权重
在对供应链进行安全(脱钩)与盈利考量(不脱钩)时,超大规模市场会使不脱钩砝码加重
未来中国消费目标将逐渐向16.3%(GDP)靠近,再向18.2%(人口比)靠近
中等收入潜力重点人群
恒产者才有恒心,恒产不是不动产,恒产是指有稳定的就业,稳定的合理收入,适度的财产性收入
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
0.4的基尼系数是一个警戒线,我们现在还是大大高于0.4的,所以国家要大大改善收入分配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统一,也是稳定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收入分配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拥有适度财产收入和增强社会流动性的统一
农村脱贫人口
2020年12月3号,总书记发表讲话,我们已经完成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人均一年4000RMB)
十八大以来,我国有1亿人口完成脱贫
这部分人群是很庞大的,我们要培养他们迈向中等收入
上图是去年农村收入分组情况
OECD定的相对贫困线是指中位收入(这个收入刚好把人口分成两半)的一半
-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四中全会)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中全会),就意味着脱贫后要及时起步走向中等收入
农民工市民化
城镇化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差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均等化
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是60.6%,得到户口的只有44.3%,中间的差比使我们努力的方向
户籍改革的一石三鸟
-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 提高劳动参与率
- 提高消费
- 供给侧红利:增加劳动力供给,保持资源重新配置,都具有提高潜在增长率效果
- 需求侧红利:增加收入从而消费需求。模拟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户籍制度改革可提高农民消费27%
老年人
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有1.76亿,60岁以上2.44亿
- 老年人群消费下降是劳动收入减少、社会保障不足和为子女储蓄
- 要提高劳动参与率、养老保障水平,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接触后顾之忧
总结
未来中国经济大势蕴于双循环之中
- 供给侧:通过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 需求侧:通过改革扩大需求,保障实现潜在增长率
老龄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无法逆转,我们只能与之共舞,关注重点群体和重点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