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大家都看过成龙一部很早起的电影《我是谁》,在影片中成龙扮演的角色杰克因为意外失忆了,一直再问别人我是谁,于是就有了一个我是谁的名字。在这章开始之前,我也要问一下大家这个问题:你是谁?
大家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描述自己:
你现在的情绪如何?
你的外貌如何?
你的社交特质是?
你具备的天分有?
你的智力水平?
你的坚定信念有哪些?
你的社会角色有哪些?
你的身体情况如何?
为什么要问大家这个问题呢?因为“你是谁”不仅会反映,也会影响你与他人的沟通。
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天的看入人里,可以说就是以自己为镜。
沟通与认同
认同的三大部分
其实刚才的你是谁,只是回答了你认为自己是谁。也就是说这是你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个人关于自我知觉方面比较稳定的部分,有些自我特性来自人格的遗传。包含了:主观的,抗拒改变的,文化与性别影响的,自我应验预言性的特点。
主观的很好理解,你的自我是由你对自己的感觉组成的我们每个人为自己贴上标签后都是抗拒改变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改变为什么这么难,当然可能还和你的基因有关。
文化与性别影响也很好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男女思维模式差异,大家都有接触。
自我应验预言性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它包含了四个步骤:持有某种期待,表现出与期望一致,期待如实发生,强化起初的期待;举个例子:星座的特点,还有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对20%学生说他们的智力不凡,结果八个月后,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果然比其他学生表现不凡,智商测试也更高。但是事实是20%是随机挑选的。
认同管理:是人们设计出来的策略性沟通,用来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观感。目标是呈现出自己多个角色或脸面中的一个。
自我其实包含了公开自我和隐私自我两部分,通过构建多元化认同人们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建立合作的。
自我坦露: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问题,有意向他人揭露关于自己重要且不为人知的信息。
社会穿透模式(人际关系层层递进)和乔哈里视窗(按照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划分成四象限)是描述我们如何向他人坦露自我的工具。因为这不是本课程的重点,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去查询相关资料来扩展了解一下。
####自我概念的二种循环
其实也就是自我应验预言的正面和负面:
- 正向循环:从高自尊开始,我做的到,期待中的行为,我做的很好,强化高自尊
- 负向循环:从低自尊开始,我做不到,期待外的行为,我又失败了,强化低自尊
认同管理的原因
- 开始和经营关系
比如追求异性时,是不是要表现的迷人,机智,帅气,文雅一些,来增加追求成功率
- 获得别人的顺从
比如在商务谈判时,你可能穿着上会更正式一点,获得他人的好感,从而促成你的谈判
- 保住别人的颜面
比如遇到一个肢体残疾人,我们正常人一般会表现的若无其事,而不是充满怜悯。因为我们觉得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再比如小朋友可能会对胖子口无遮拦的说:那个人真胖!而长大后的,他们可能会考虑到胖子的感受,而不会直言不讳。
- 探索新的自我
有时候我们会尝试一些新的穿衣风格或运动,探索新的自我。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
自我坦露的好处与风险
好处:
- 宣泄 :最直接的好处,一吐心中不快
- 互惠:因为你的坦诚,打动了对方,对方也进行了互利性自我坦露
- 自我澄清:避免一些误解,或者看病过程中有利于医生更精准的判断你的病情
- 关系建立与维护:开始一段关系应该都是从自我坦露开始的,回忆一下是不是。
提示:想想80后的伙伴们以前学英文时课本中韩梅梅,李雷,露西他们是怎么互相开始一段关系的
风险:
- 拒绝 : 特别是一些缺点,恋爱中的男女朋友都是极力避免都坦露的,因为坦露了不好的习惯有可能存在被拒绝的风险
- 负面印象:即使没有被拒绝,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印象
- 伤害别人:真话总是伤人的,例子相信大家都有不少
- 丧失影响力:如果那些伟人,领导者都毫无顾忌的坦露自己的私生活,那么他们的影响了将丧失殆尽
自我坦露的替代方案
那除了自我坦露,其实在日常生活沟通中,我们并不是都遵循这一方针的,想象下你生活在一个三体人的世界里(全部讲真话),会怎么样。我们在沟通过程中还有一些自我坦露(说真话)的替代方案。
- 说谎 :善意的谎言被定义为对被告知者是没有恶意的,甚至是有帮助的谎话。当然在重要的事情上,诚实确实是最好的策略,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
给人面子(别担心,没人会注意……)给自己面子(我没在看文件,我只是不小心找错了抽屉)道别(啊,这么晚了,我不得不走了)
- 沉默:男人沉默是金,还是很有道理的对不对?沉默的出场率也是很高的,比如开会后让大家提提有什么建议,一般就是集体沉默(当然这是不好的例子)。当然在没有考虑清楚之前保持沉默确实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在工作场合隐瞒通常被视为比说谎和目的性欺骗更好的选择。
- 模棱两可:不是虚假信息,也不是清楚事实,当你想回避问题时,可能是一种合适的方式
对十分怪异的服装提看法:它真的与众不同;为一个懒惰的人:你很幸运啊,能得到这个人来为你工作。
- 暗示:暗示比模棱两可要更为直接,在避免不舒服的同时,道出真相
直接(我太忙了,没时间继续这场对话了)暗示(我知道你很忙,要不你还是先走吧)直接:请不要在这里吸烟 暗示(我敢肯定这里是不允许吸烟的)
知觉
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这幅《相对性》的图画。
我们每一个人都经验着一个不同的现实,而我们我们对他人观点的误解可能造成彼此实际上和关系上的双重问题。
知觉历程
- 选择
我们周围的信息量远超我们所能处理的限度,所以第一个步骤就是选择,选择那些能给我们留下印象的信息。你去赴约时,更关注时间;你饥肠辘辘时,更关注餐厅。也许你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购买某款车子后,你会发现和你相同的车子还是蛮多的。而在你购买之前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 组织
获得信息后,就需要去处理这些信息了,首先就是归类(或者说是贴标签),大脑总是趋向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套体系方案被称之为:知觉建模,不同的人模型会有所不同,但都秉着简单化处理的规则。
- 注释
选择和组织之后,就开始诠释(注释)一个事件或行为了。这也是为其赋予意义的过程。比如一个异性的微笑,你觉得是出于礼貌呢,还是对你有兴趣呢?朋友开你玩笑,是表示亲近呢,还是意图激怒你呢?
- 协商
前三者是孤立的知觉,协商是一群人在感知上达成共识的过程。交换的过程一般是叙述彼此之间的故事或观点。
电影《罗生门》中通过不同角色阐述的故事,让观众们自行去思考事情背后的真相,达成你与导演之间的共识。
影响因素与倾向
影响知觉的因素:
- 获取信息(不同角色发生重叠时,我们通常能获取新信息)
- 生理因素(感官,年龄,健康,疲劳)
- 文化差异(低语境与高语境)
- 社会角色(父亲,儿子,上级,下级)
大家根据不同的因素试着举出一个例子来,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知觉的
知觉的倾向:
- 严宽失调
对人严厉,对己仁慈。把成功归因与自己,失败归因与环境。最好的例子就是曾国藩与海瑞了。
- 先入为主
人类天生的盲点,许多场合下都说明了第一印象重要性,之前大家提到的光环效应也有一样的效果。
- 以己度人
低自尊的人会猜想别人以不利的方式看待自己,高自尊的人会相反。我们总是以为别人的想法一定类似与自己的想法,这种错误的假设广发且频繁地发生在很多情境之中。
知觉检核(实践)
1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 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 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比如针对“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这个例子的知觉检核步骤如下: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关上房门时。(第一步描述行为)我不确定你是否生气了(第一种诠释),还是你有急事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的?(请求澄清)
案例一:当你老板和你说:我拥有你整个周末(提示你要加班)你怎么使用知觉检核?
案例二:当你平日里很友好的邻居兼好友连续三天都没有对你的“早上好”做出回应,你怎么使用知觉检核?
同理心
接下来我们要讲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同理心
首先我们要明白同理心可不等于同情心,我们可以从一个很权威又很有意思的视频来看看什么是同理心。
看完后大家说下你是怎么理解的,能不能举个你身边的例子?
好,我们来总结下什么是同理心,以及它和同情心的区别。
同理心是指: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体验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的能力。
同理心和同情心区别
同情心:如果我是他,我会感受会如何?
同理心:如果我是他,他会感受会如何?
看到别人遇到糟糕的事情,同情心的人会说:你的遭遇真是太惨了,好可怜啊,要不我们出去散散心? 同理心的人会说:你并不孤独,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但很高兴你能和我说,我可以坐着陪你一会。
同理心有四大特质:
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们心中的真理
2. 不给予批评 (这并不容易,因为大家都喜欢批评)
3. 了解他人的情绪,将心比心
4. 沟通
应用例子:医生假装蘑菇 中途进班的班主任
如何增强同理心?
答案:增强自己的认知复杂度
如何增强自己的认知复杂度呢?枕头法
1 我对你错
2 你对我错
3 双方都对又都错
4 这个议题不重要
5 所有观点皆有道理
情绪
情绪的多面性
- 生理因素
- 非语言反应
- 认知的诠释
- 语言的表达
性格,文化,社会习俗,性别,感染力等
管理负面情绪方法
- 扩充情绪词汇:当你的情绪词汇量越丰富,你越能准确辨识你自己的情绪变化,当你辨识到自己情绪的同时,情绪就如知觉一样会逐渐消退
-
理性情绪治疗:通过倾诉或专业的心理治疗手段
-
减少无助益情绪:通过不断的自省,总结。重新找到情绪来源,并正确对待它。
推荐影片:《生活大爆炸》,《妙警贼探》
推荐理由:
《生活大爆炸》:典型理工科男们生活写照,如果你是赶紧一起嗨起来,如果你不是还不赶紧来了解了解这群人。
《妙警贼探》:使用同理心来抓罪犯是一种什么体验。
欣赏电影《罗生门》
谈谈自己的观影感受